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深圳行動”和“深圳經驗”
評論員 楊森
7月26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的“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25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指導,福田區人民政府主辦,福田區委宣傳部、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紅樹林基金會(MCF)承辦的“窗外有片紅樹林”——深圳市福田區“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在深圳中心書城舉辦。
濕地是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紅樹是濱海濕地極具代表性的植物。位于深圳的福田紅樹林,是全國唯一地處城市腹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夏天,全國網民的朋友圈又頻頻被深圳的碧水藍天、青山綠水刷屏。最近,晴日傍晚粉紅色的晚霞,每每都會成為“爆款”,博得無數艷羨的點贊。今年,深圳報業集團還開啟了海底慢直播,以媒體之力推動生態保護觀念深入人心,吸引全球兩億網友圍觀深圳野生珊瑚繁衍。美麗深圳的生態文明,已經成為城市營銷的一塊金字招牌,給了人們認識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又一個新維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圳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放在同樣重要位置,不斷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創新之路,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交出了人民群眾滿意、國際社會認可的答卷——近年來,深圳空氣質量穩居國內超大城市第一;全國首個國際暗夜社區落戶深圳;深圳先后獲評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發布全國首個GEP核算制度體系,奠定了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正是一系列走在全國乃至全球前列的“硬核”措施,造就了深圳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城市與自然共生共融的美麗畫卷。
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行動,凝聚更多經驗,奮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深圳,理應繼續擔當探路尖兵、改革先鋒。
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深圳要樹立標桿、打造典范。深圳已經提出美麗中國典范建設“三個臺階”,短期目標是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期目標是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綠色繁榮、城美人和”的美麗深圳全面建成,遠期目標則是到本世紀中葉,力爭實現碳中和,城市生態環境治理范式全球領先,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生態環境標桿城市。需要指出的是,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動態工程,各個時期、不同地區,重點方向和任務不盡相同,深圳當前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了歷史性、根本性好轉,這意味著,接下來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需要更加精耕細作,需要更加緊扣時代命題,以高質量發展破除邊際效應遞減的瓶頸,在“三個臺階”目標指引下,不斷創造生態環境質量的新紀錄。
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機制體制改革,深圳要探索出一條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治理道路。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大經驗就是將經濟、產業、能源結構的布局同生態環境的優化治理相結合,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過程融入社會治理體系之中,形成“大環?!备窬?,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更加要尊重和遵循市場規律、治理規律,依靠改革創新提質增效,釋放生產力。深圳要充分發揮綜合改革試點優勢,在中央改革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下,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機制體制領域的新做法,在形成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科學精準精細環境治理、建立環境治理責任制等全國乃至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前沿改革領域形成更多有力度、可推廣、可復制的改革舉措。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深圳要下好先手棋,搶占全球制高點。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統一,走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根本要義,深圳充分印證了這一點,不僅走出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困境,還形成“以環保促發展”的發展方式轉變,低碳環保已經成為深圳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一項核心競爭力。深圳要進一步將“含藍量”高效轉化為“含金量”,抓住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機遇,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提供綠色化程度更高的服務產品,通過促進綠色消費,提升產業綠色化水平,形成經濟與生態的良性循環。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子孫后代,是必須時刻牢記的“國之大者”。深圳必須拿出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扎扎實實落實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國之大計”,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深圳先行示范區應有貢獻。